時間:2020-12-31 瀏覽量:2211
小的時候,一到冬天就常為吃菜發(fā)愁。以前可不像現(xiàn)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蔬菜,入冬以后整天就與白菜蘿卜土豆打交道,因為家里沒有菜窖,白菜蘿卜土豆也吃不多長時間,然后就是上頓酸菜咸菜,下頓咸菜酸菜,偶爾吃塊豆腐都屬于改善生活。
越冬菜的儲藏對沒有菜窖的人家來說可謂是很大的難題,秋天用副食本買來的幾百斤白菜除了腌一部分酸菜,剩下的只能堆放在屋里,走道時都得留意著腳下。屋里溫度高,時間不長白菜就爛了不少,看著讓人心疼。有菜窖的人家可以在入冬前把白菜、土豆、蘿卜儲藏起來,放好了能吃到第二年春暖花開,沒有菜窖的就只能吃酸菜咸菜了!那時小城住平房的人家,多數(shù)都有個菜窖,專門用來儲藏越冬蔬菜的。用菜窖儲藏菜是很有學問的,放到菜窖里的土豆不生芽子,吃時甜滋滋的;蘿卜不糠,吃起來嘎嘣脆;白菜在一段時間內還頂著鮮嫩的葉子。而沒放菜窖里的土豆生芽子,蘿卜容易糠,白菜爛幫子。當年父親為家里能有個菜窖可是費盡了心思,在家里不大的院子里連續(xù)幾年挖了好幾個,但都沒成功,原因是菜窖里滲水。離我家不遠的趙叔家也挖了菜窖,深度近3米,卻一點水也沒有,你說怪不怪。民間有個說法,水即是財,寓意很好,但那個年頭誰家能發(fā)財,看來純屬迷信。
父親為挖菜窖傷透了腦筋,愁的四處轉悠,后來在我家附近單位腌咸菜車間的院里發(fā)現(xiàn)有幾處空閑地,與看院子的人商議好后,選擇了一處不顯眼的地方,在星期日一大早開始動工。那時我已經(jīng)可以借上力了,與父親忙活了一天,挖成了一個菜窖。菜窖的深淺頗有說道:挖太深,費力,上下也不方便;挖淺了,人在里邊直不起腰,最關鍵的是不防寒,容易把窖里的菜給凍壞了。最好是挖2至3米,理想的深度是2米5左右。菜窖上蓋是用幾根木頭做骨架,上面鋪上木板,留好出口,再把挖出來的土都覆蓋上,一個菜窖就大功告成了。
有了菜窖,寒冷的冬天里再也不用光吃酸菜咸菜了!父親的心結也終于解開了!白菜在菜窖里的儲藏是要分層放的,為了減少腐爛,每層要留間隙以利其通風,土豆蘿卜等根類蔬菜最好要用砂子埋上。儲藏在菜窖里面的蔬菜,也不是一勞永逸就能長久保存下來的,除了定期的翻個兒,逐棵蔬菜做清理,把外層的老葉子爛葉子及時清理掉,還要經(jīng)常為菜窖里的蔬菜通風,尤其是天好的時候,那通風工作是必須的。只要有一樣做得不及時,那滿菜窖的蔬菜,雖然擺脫了凍壞的結果,卻難以擺脫爛掉的命運。到菜窖取菜時,一般需要兩個人配合,一人蹬著梯子下去,一人在上面往上拎菜。受電影《地道戰(zhàn)》的影響,那時的我對下到菜窖里取菜挺感興趣,老想體驗一下。父親卻從不允許我下去取菜,總是親自下去,并告訴我不能一個人下到菜窖里。父親的這個做法讓我郁悶了很長時間,后來我才知道,原來菜窖里通風不好,容易存留有毒氣體,下去取菜時,不能打開蓋就往里下,要先放一會兒里面的有毒氣體,否則,人下到窖里容易發(fā)生危險,那個年代菜窖熏死人的事兒時有耳聞。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房的逐漸消失,菜窖雖已不復存在,但它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,仍會讓我不時地想起它。
(作者 吳煥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