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2-01-20 瀏覽量:2023
來到他家里,迎面顯著位置擺放著一個小火車模型。那模型比例合適、惟妙惟肖、栩栩如生……當(dāng)介紹起他的“寶物”時,滿臉微笑,幸福感自豪感仿佛從心底流出……
他叫張志榮,現(xiàn)年七十三歲,是臨江林業(yè)局森鐵處退休工人技師。
1967年參加林業(yè)工作時就在森鐵處機務(wù)段106號機車上做司爐工作。那時的28噸蒸汽機車條件很差,整天煙熏火燎,起早貪黑。夏天時光好過,冬季日子難熬,室內(nèi)熱氣騰騰,增加瞭望困難,還必須將頭部伸到窗外,被風(fēng)吹得頭疼淌眼淚。機車運行中,水泵來水管常常被凍成實芯,必須停車用汽管子解凍,弄得渾身是水,迅速結(jié)成冰衣服成為一個硬殼。機車狀態(tài)好時輕松愉快正常下班,如果煤質(zhì)不好、機車狀態(tài)不好,就得長時間蹲在車頭里出不來,下班時間總是沒準。前頭煙囪煤灰往后刮,后頭煤箱煤灰往里灌,整天造的像“小鬼兒”,每次下班除了牙齒是白色,臉上身上都是黑的。因此,老百姓有個順口溜:“遠看像燒炭的,近看像要飯的,走近一看是機務(wù)段的。”工作雖然辛苦點,可他初心不改由衷熱愛。
他在106號蒸汽機車上,從司爐、副司機到司機,整整干了十五年,對機車產(chǎn)生了深厚的感情,從心里無限熱愛機車。之后,他又到青年號180號機車擔(dān)任司機長,創(chuàng)造了安全行駛百萬公里的業(yè)績。幾次工作變動,都沒有離開過蒸汽機車。他把機車當(dāng)作的伙伴、朋友、親人,全身心與蒸汽機車融為一體,休戚與共。
他父親就是森鐵工人,他從小在鐵道邊長大,少年時就做著當(dāng)司機、開火車的夢。長大后夢想成真。參加工作又在機車上工作了大半輩子,始終沒有離開過蒸汽機車、沒有離開過森林鐵路。蒸汽機車伴隨他成長,他不自覺地將蒸汽機車融入生命之中。
1989年在蒸汽機車尚未下線,內(nèi)燃機車沒有全部到位,林業(yè)局機械廠開始不再修理蒸汽機車時,領(lǐng)導(dǎo)任命他兼任小修廠廠長,帶領(lǐng)一幫機車乘務(wù)員修理衰老多病的蒸汽機車。沒有經(jīng)驗,沒有師傅,全憑自己摸索著干。他是用心而鉆研的人,機車的原理和部件爛熟于心,故障排除得心應(yīng)手,甚至連機車所有部件的規(guī)格、尺寸、形狀、產(chǎn)地都印記在腦子里,溶化在血液中。
1992年4月24日,當(dāng)森鐵處十六臺蒸汽機車中的最后一臺熄火,當(dāng)看到自己開了十五年的106號機車瞬間被支解成碎片作為廢鐵裝上汽車運走時,他像失去親人一樣難受。眼淚“刷刷”流淌下來。
好在馬上又轉(zhuǎn)為駕駛內(nèi)燃機車,失落的心緒暫時得到緩解和補償。
退休離開工作崗位,他仍然念念不忘開了半輩子的森林小火車,時常翻閱有關(guān)蒸汽機車的畫冊、書籍,與老友相聚聊聊小火車,甚至在睡夢中常常夢到蒸汽機車。時刻迷戀、愛戀,記掛著森林小火車,回味著從前的美好時光和長久記憶。
一天,他在電視里看到了最后一列原條運輸及拆除小鐵道的電視節(jié)目,心情一下子壞到極點,大有登空失足的感覺。蒸汽機車沒了,森林鐵路沒了,森鐵運輸消失了。他連續(xù)幾天吃不好、睡不好,精神萎靡,胸口憋悶,整日像犯了“大煙癮”一樣,迷里魔了,丟魂似的,心里空落落的,似乎要大病一場。夜里睡不著,在客廳時來回踱步,當(dāng)看到墻上仿古建筑掛歷,靈機一動,我何不將小火車畫下來,掛在墻上不就可以天天看到了嗎!于是他找來紙筆刀剪,用黑色、紅色薄泡沫紙板,連夜開始制作蒸汽小火車的粘貼畫(平面的)。做好了掛在家里,每天左看右看,反復(fù)端詳,心里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安慰。不久被一位小學(xué)老師看到,索要去作為學(xué)生手工作品參加白山市舉辦的展覽,得了二等獎。
此后,他萌發(fā)了自己動手制作蒸汽機車車模的想法。在沒有任何圖紙資料、實物參照的情況下,全憑以前對機車每個部件、規(guī)格尺寸、安裝部位的記憶,按照一定比例,動手制作了一個長四十厘米、寬十二厘米、高十五厘米,106號的小火車車模(立體的)。形象逼真、惟妙惟肖,和真的一樣,老同事連聲叫好,紛紛索要,他親手送給了自己的愛徒。之后,他又制作了兩臺,一臺送給了熱愛蒸汽機車、留戀小火車的同事,一臺被林業(yè)局拿去,準備放在局史博物館。
2015年,心靈手巧的他又開始籌劃制作第四個車模。做車模首先要搜集材料,而他搜集的材料全是舊塑料、紙殼、鐵片、電線、鐵釘、鐵絲、易拉罐、瓶蓋、洗衣粉桶等廢舊物資。完全是舊物利用變廢為寶。制作車模重要的是保證像原件,因此挑選十分重要。如機車大燈是用大藥丸(獨丸)的外包裝盒,車輪是用帶有輪圓的瓶子內(nèi)蓋制成的。材料基本備齊后,一天做一樣兩樣,一點點地裁剪打磨精雕細刻。全部按照原型縮小十倍尺寸加工,所有部件一樣不少。拉桿用電線,銷子用鐵釘,鍋爐用紙筒,水箱用塑料板。他的工具主要有壁紙刀、螺絲刀、鉗子、小鋸,后來還買了電鉆。小的部件比一分錢硬幣還小,要用鑷子夾。光是一個青年號的團徽標識就分割、制作了兩天。重要的部件他都要先在紙上畫圖,最難做的部位是機械部的車頭、走行部的彈簧,但都做的精準細致,準確無誤。凡原本活動的部位(門窗、拉桿)都做到能活動,車下的自動裝置雖然看不見也樣樣齊全。有人勸他車下部分看不見,別費勁啦!他說,那可不行,做事一定要認真。就這樣不厭其煩地一塊塊地切割,一點點地粘貼,一件件地組裝,耗費三個月時間,制作了長九十三厘米、寬十六厘米、高二十二厘米的車模。而且車窗能打開,傳動桿可拉動,總共319個部件,如同當(dāng)年28噸蒸汽機車的復(fù)制品。整個車模比例合適、栩栩如生、形象逼真,是少有的藝術(shù)珍品。
他的老伴也曾是森鐵職工,對機車對森鐵有著同樣的深厚感情。不僅全力以赴支持他制作車模,還時常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,使他的車模越做越好,越做越精。
憶往昔,崢嶸歲月稠。如今第四個車模放在家里,隨時都可以看到,了卻以往思念之苦。他常常坐在那里仔細地端詳車模,心情愉悅舒暢,仿佛又回到大干快上的時代,不由自主地回憶起從前駕駛機車穿山越嶺運輸木材的崢嶸歲月,回憶起自己曾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(shè)做出的貢獻,內(nèi)心無比欣慰和自豪……
(作者 張玉巖)